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知识产权侵权取证固证趋势

2024-09-03 17:33

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之一,主要包括著作权、专利权、商标权、地理标志、商业秘密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、植物新品种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.

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大门类。专利分为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。据统计,自2006 年以来,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,2018 年至2020 年,我国专利年申请量分别为 432 万件、438 万件和519 万件;至2020年底,我国有效专利存量为 1219 万件。

      与其他知识产权案件相比,专利侵权案件具有数量多、专业性强、相对复杂、较难判定等特点。目前,发生专利侵权纠纷的主要解决途径有三:一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,二是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侵权纠纷处理请求,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
      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,当事人应根据自身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。由于专利案件的特点,多种侵权证据可能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体现,如网页链接、网上聊天记录、电子邮件、手机短信、微博、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等。对电子数据的质证十分严格,当事人自行取证、举证的,需要提供原件和原始载体,但是,如果当事人选择将电子数据的内容经过公证机关公证,除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外,可以作为直接认定事实的依据。由此可见,公证手段能够达到有效取证固证的效果。但是,公证具有工作时间固定、效率有限、成本较高等限制,而专利侵权案件又有很多是案值较小、对取证成本要求较高、网络侵权事实易销毁隐匿的案件,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往往不会选择公证手段。当前实践中,出现了区块链取证固证方式。

     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、透明开放等技术特性,意味着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。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专利侵权案件取证固证中,将大大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,同时提高侵权纠纷处理的效率。无论是当事人自行取证、公证取证还是区块链取证,都应当保证证据具备客观真实性、合法性和关联性,取证时应当遵守相应的规则和规范。